|
兒童夏季需防三種皮膚病夏季天氣炎熱,是皮膚病的易發季節。尤其是兒童皮膚比較幼嫩,皮膚的一些組織結構尚未發育成熟,自身的抵抗力原本較低,再加上天氣炎熱干燥,更容易產生皮膚疾病。 一、丘疹性蕁麻疹 天氣一熱,孩子們都穿上了短衣短褲,皮膚裸露在外面,難免被蚊蟲叮咬,容易引起丘疹性蕁麻疹。 丘疹性蕁麻疹又稱蕁麻疹性苔蘚、嬰兒苔蘚或小兒蕁麻疹性苔蘚、急性單純性癢疹,是嬰幼兒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。主要是由臭蟲、跳蚤、虱子、螨蟲、蚊子、米恙蟲等叮咬引起的過敏,表現為一個一個蠶豆大小的疙瘩,上面往往頂個小米粒大小的水泡,在四肢多見。因為癢得厲害,孩子常常忍不住要去抓撓,因此家長可能看不到水皰,只看到丘疹中央有結痂。 一般來說,對面積小的、零散幾顆丘疹性蕁麻疹,可以涂抹薄荷油、爐甘石洗劑等止癢藥膏;若面積很大,除了外用止癢藥膏外,還應根據醫囑口服抗過敏藥,并短期少量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。需要提醒的是,激素軟膏要避免長期使用,以免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。 丘疹性蕁麻疹的病程長短不一,一般一周左右多自行消退,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,但新的皮疹又可陸續出現,因而新舊皮損同時可見,至天氣轉涼后逐漸痊愈,但次年常又發生丘疹性蕁麻疹癥狀。早期丘疹性蕁麻疹時患者會出現自覺瘙癢,夜晚尤甚,往往影響睡眠。 二、膿皰瘡 膿皰瘡俗稱“黃水瘡”,是一種常見的,由化膿性細菌(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)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。當機體抵抗力低下,或患瘙癢性皮膚病如痱子、濕疹、蟲咬皮炎時,化膿性細菌更容易侵入皮膚,衛生條件不良及皮膚受各種刺激和外傷等均可誘發膿皰瘡。 膿皰瘡多發生在氣溫高、濕度大的夏季,一般容易在2~8歲的兒童中流行。易發部位為面部、頭皮、四肢。開始為紅斑或水皰,迅速變為膿皰,從粟粒至黃豆甚至蠶豆大小,周圍有紅暈,膿皰壁薄,破裂后露出糜爛面,干燥后上覆蜜黃色或灰黃色厚痂。 要預防膿皰瘡,關鍵在于保持皮膚清潔,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。兒童需注意勤洗手,保證手的衛生;不要去潮濕不干凈的地方;預防擦傷以及皮膚細小破損;患病兒童要及時就診治療以免發生并發癥;在患病期間要隔離,被污染的衣物要進行消毒處理或者是丟掉,防止健康兒童接觸感染。 三、間擦疹 夏季濕熱,很多孩子的脖子和四肢因為出汗浸漬而起紅疹甚至糜爛,患上間擦疹。專家提醒,為了預防“間擦疹”,要經常晾晾孩子皮膚褶皺處,避免積汗,并適當使用爽身粉。 夏天孩子容易出汗,因此大腿根部、腋下、脖子等容易積汗潮濕的地方,就可能出現間擦疹。患處皮膚會發紅、起疹子,感覺很癢,如果患處被孩子抓撓破了還可能破潰、出水。由于患處破潰可能導致細菌感染或真菌感染,因此一旦發生破潰要盡快送孩子到醫院。如果患處只是出疹子、發紅,可以給孩子涂抹些治療濕疹的藥膏。 要預防孩子患上間擦疹,專家提醒家長,加強室內通風散熱;勤洗澡、勤換衣服,避免汗漬,保持皮膚清潔,特別是頸部、腋下等皺襞部位;勤換尿片,減少一次性尿片使用。盡量給孩子穿純棉制品,盡量不穿絲綢、毛絨及化纖衣物。適當使用爽身粉。小嬰兒無自理能力,為防止其搔抓,可用約束帶固定上肢,家長要定期及時給孩子剪指甲,防止寶寶搔抓皮疹繼發感染。 |